我国日化行业在营销、研发和创新上面临发展短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日前在广州举办的“2017(第11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我国日用化学行业(以下简称日化行业)竞争激烈,但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本土日化企业在营销、研发和产品等方面面临着短板,急需通过创新和变革,重构发展格局,实现更好地发展。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日化工业的市场容量超过3000亿元,2012至2016年的复合年销售增长率高达9%。
 
中国香薰化妆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厉慧良以中国化妆品行业为例,也认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有着巨大的扩张空间,预计今年将达到3580亿元,未来五年还将继续。据估计,从2014到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CAGR约为10.3%。
 
尽管我国日化行业的发展形势良好,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本土品牌的发展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企业将投入大量资金在营销的前端,如广告、请明星讲话等;产品研发能够模仿国内外大品牌,缺乏自主研发高水平产品的人才组合和技能;过分依赖OEM生产,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新原料开发能力不强;大多数产品质量不高,价格战和渠道竞争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手段。
 
厉慧良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企业决策者都有着快速成功和快速盈利的严肃心态。他们重视研究和开发的渠道,把噱头放在质量上,把虚荣心放在现实上。
 
“这必然会导致以下问题:管理层不了解或不擅长品牌管理,研发和生产管理明显落后,实用主义盛行,缺乏了解产品创新和营销的创新管理团队。即使有这样一个团队,也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被重用。”对此,厉慧良痛苦地说,“这也导致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化妆品企业的年销售额一般为2亿元-20亿元,这与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相比是很难突破的。”
 
日用化工的发展已变得十分明显,如何突破瓶颈?在这一论坛上,与会者相继发言。
 
“在时代变迁下,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创新是中国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目前的市场形势是,一般产品太多,小众产品少。在这方面,行业必须共同创新,需要尽快找到准确的突破。”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董银茂教授与会者产生了共鸣。
 
厉慧良认为,日用化工应建立系统的创新思维,形成产品创新、渠道创新、营销创新、生产制造创新的共生创新体系,产生互动的爆发力,真正重视产品研发,企业的决策水平应注重营销前端,轻视科研开发后端的管理思想。建立品牌和产品生态系统,加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营销模式,不断提高产品实力,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态系统,创新科学的决策模式,转变品牌运作和新产品开发模式,只有以领导思想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注重人才培养。
 
大千高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说,目前,日本化工企业的市场利润点在不断变化,并呈现出哑铃消费市场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针对共同的、关键的、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行业的长期发展。
 
广州朗奇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涛说,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如何体现绿色共识,展示安全性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一步地完成。
 
台湾化妆品GMP产业发展协会主任钟兴春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中兴春认为,“与化妆品制造业相关的行业很多,包括基础化工、化工机械设备制造业、一般造纸制造业、塑料薄膜袋制造业、玻璃纤维等玻璃制品制造、印刷和广告业。近年来,台湾化妆品产业越来越成熟,与医药、生物技术、艺术等领域一体化,产业链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元化。是不断延伸产业链的途径之一,也是日常化学工业的力量之一。
 
本次论坛由中国日化工业研究所主办。在此期间,中国洗涤剂工业协会会长郑武宏、中国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会长陈少军、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项建强、中国日化学会院长王万旭解释了最新的国家政策,回答了企业对行业科学管理、措施指导和核心问题的质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