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化工巨头宝洁(Procter&Gamble)列入四大竞争对手名单的李白集团(Libai Group)是名单上唯一的本土品牌。
2009年销售额突破数百亿元后,李白在2010年继续努力工作,达到120亿元,虽然与宝洁(Procter&Gamble)相距甚远,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已达到600亿元,但也不乏市场后劲。
李白的发言人几天前说,李白在中国一线城市的超市和大商店里,李白仍然比宝洁和其他外资日用品牌更弱,但该公司的整个销售渠道在日本化工行业被公认为具有竞争力。
“亲属卡”穿过圆圈
成立于1994年,为了避免与外资日化巨头的正面竞争,它采取了包围城市、选择外国品牌鳄鱼一时达不到的农村市场、在一个县开展营销活动、不寻找当地百货公司、而只是寻找当地信誉好、实力强大的个体经销商的策略。
由于资金有限,李白创办人陈开轩在行业中实施了“现钞法”,甚至规定经销商只能生产白色产品,便于资金密集,资源集中,也有利于发展,但起初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
在日常化学工业中,有一个默认的隐藏规则:制造商以赊销的方式销售,先交货后结算,经销商的销售欲望有多大,制造商必须给出大量的商品,无论制造商需要缓冲多少钱。这一隐藏规则实际上为后来者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障碍,而且初创企业很难拿出这么多钱来占领市场。
“现钞”条款一出台,陈凯勋立即遭到经销商的强烈反对。陈开勋请来亲友谈话,说服数十名亲戚、村民,包括教师、工人、小老板,组成“直接先锋”小组,到广东各地拓展市场。
即使这个外资企业也无法想到也不能使用“亲缘卡”,再加上广告的强大吸引力,白色的“广东战略”就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几个月后,商店和供销机构随处可见,一些经销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接受特许经营商、现货等所有“苛刻”的条件。短短几年,李白占据了广东大部分乡镇市场。
农村战略胜利
1997年,日本化学工业三角债务危机整体爆发,全国1/4的日本化工企业被拖至死地,但今年,李白在广东50、60个县扎根,进入中心城市,赢得了农村第一场围绕城市的战斗,突破了国外品牌攻势,登上了广东洗衣粉市场的领先地位,从此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李白公司在广东扎根后,将在内地发展,一个接一个地抓住关键市场的突破。
特许经营制度从一开始就以县为单位,如果进入一个新的省,不在省会设立分公司,而是选择两个或三个有影响力的地级城市作为突破口,让销售人员直接去几个强县,挑选几个经销商做专业销售。在四川,李白的几个分支机构甚至设在村镇。
当一个地方的商人为自己成名时,附近的许多商人通常会成名。此时,通过现有的“成功效应”,然后逐一开发经销商,使所有无法被辐射的区域都能被覆盖。每个经销商都以县为单位点,每一个点都要做细而彻底,渠道也向下延伸一级。
现在,Libai经销商已经达到1600多家,已经占领了中国很难突破,综合体也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外国品牌第三至第五线市场。
近几年来,外国品牌加大了在一线市场之外深化市场的力度,而Libai则加快了一线市场的竞争。表示,李白在一线城市的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并已与一线市场和其他市场的外国品牌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影响利拜业绩的快速增长,而这与李白的渠道优势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Libai更熟悉当地市场。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积累之后,加快对一线城市的进攻,要比外国品牌进入三线至五线市场困难得多。
然而,Libai在利润增长方面遇到了一些瓶颈。
在李白产品展厅里,除了填充自己的产品外,还有一个专为竞争对手的产品而设的展厅,充满了目光,就像一家大型超市。虽然李白品牌洗衣粉和洗涤剂已经登上了这类产品的国家宝座,但李白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高端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明显弱于国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