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化妆品降税红包有多大:500元产品就可省3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女性消费者似乎也收到了消费者红包。财政部海关司宣布,从六月一日起,进口护肤品的将从百分之五降至百分之二,这意味着中国护肤品、服装、鞋、靴等消费品的进口平均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清楚表明,在未来5年,洗发水、沐浴液和护肤品等化妆品将减少约20%至35%,这意味着韩国品牌化妆品可能会便宜50%左右。

红包的减税幅度有多大?500元可以节省3元。

“从实际意义上讲,削减是一项对最终市场没有太大影响的政策信号。目前,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需要消费的贡献。减税可以促进消费的回归。”财富质量研究所所长周婷告诉记者。通常,除了免税商店外,进口化妆品还必须缴纳、消费税和增值税.日本化工业专家冯建军告诉记者,根据化妆品的种类和来源,税率将有所不同。外国品牌按进口化妆品报关价征收,一般为零售价的3%至20%,也就是说,零售价500元的护肤品报关价在15元至100元之间,乘以5%的税率,实际征收的税额只有5元。根据新政策,护肤品的将降至2%,节省3元,但零售价格却很少。

记者发现,进口化妆品价格高并不是因为高。以品牌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为例,一瓶奶油售价为590元,但在,售价仅为75美元(465元),相当于中国市场价格的78.8%。冯建军为记者计算了中间价差:进口化妆品的内外价差有很多诱因。除等因素外,进口化妆品公司在中国价格偏高的原因是,他们大多采用百货公司的柜台渠道,经营成本很高。一瓶奶油590元,其广告和促销成本约占1/3元,还包括销售、管理和行政费用,税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外国化妆品集团每年至少花费1000万美元在明星代言上,这将至少占化妆品价格的20%。再加上中国化妆品市场已经进入了市场成本高、促销成本高、管理成本高的‘三高’时代,仅靠减税很难实现内部和外部的价差。”

国外品牌销售下滑,主动降低价格表现良好。

然而,这种减税红包立刻引发了市场的一轮波动。在削减的第二天,欧莱雅表示将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欧莱雅拥有兰蔻、海伦娜、宜村秀等多个品牌。欧莱雅对媒体表示:“虽然这种下降对零售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但该公司已决定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降低大多数进口产品的价格。”

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资生堂(Shiseido)、艾米丽(Emily)和玛丽·凯(Mary Kay)等品牌也对减税的积极效果很少有外国品牌说他们“非常重视”降低。2013年,当护肤品的降低时,几乎所有的外国品牌都提高了价格,上涨了5%至30%,并一致表示,即使降低了,也必须提高价格,以维护品牌的形象和季节性销售策略。他们为什么要在两年内集体降低价格呢?据了解,欧莱雅、资生堂等在中国的表现并不理想。根据调查结果,2014年中国欧莱雅的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长7.7%,连续第二年下降,同时打破了欧莱雅13年来在华年销售额的两位数增长纪录。资生堂的情况更糟。中国市场仍是一个疲软的市场,2014财年按固定汇率计算,中国市场收入下降了4.8%。

“作为国际市场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然而,除非消费税和增值税减免能够对终端零售价产生重大影响,否则他们的降价幅度不会很大。”冯建军对记者说。

“地球和外国之间的斗争”还在继续,而本土品牌也有机会这样做。

尼尔森(Nielsen)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本土护肤品品牌已进入“快车道”,市场增长率远远超过欧洲、和韩国。201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额超过700亿元,其中本土品牌增长10%至15%,而欧美品牌的增长率持续大幅下降。首席执行官方玉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的10年里,当地化妆品行业经历了两个变化,从1.0年代的零售黄金时期到2.0年代的小连锁化妆品店分离。十年前,本土品牌在“局部战争”中几乎完全落败,走过百货公司的柜台渠道,但现在却开始在商潮和专卖店发展自己的实力。继续实现品牌规模,逐步扩大自己的品牌矩阵,逐步显示出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在‘互联网’一代,移动网上购物已经成为网上零售的重要渠道,大多数本土品牌都推出了电子商务,但也根据时代的特点来把握新兴消费者,如佩雷亚与韩国科马、ACT等原材料供应商合作,打造韩亚品牌,推出蜗牛霜、空气BB垫等接近‘韩流’的明星产品,从而占领了市场份额。”方玉佑说。

记者了解到,以上海嘉华、佩拉亚、合适的草本、白秀野马为代表的本地品牌正在迅速崛起,推出气垫bb、气垫cc等新产品抢占市场,同时外商投资除兰科外,继续保持产品“孤注目”的全球同步态势,很少快速推出新产品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行为。

“目前,进口化妆品在中国的销量呈下降趋势,降价促销是品牌抢占市场的手段之一。政府通过减税,把烫手的土豆扔给了外国品牌。化妆品品牌的规模非常大。降价浪潮是否会上升,取决于品牌的决定。”周婷说。“今天的竞争与10年前完全不同。随着新销售渠道的崛起,本土品牌现在比外国投资拥有更大的优势。”冯建军说,通过自由贸易区,当地化妆品品牌也有机会“走出去”,不排除收购等战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