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化妆品提价 归咎CPI理由受质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那些在经济危机期间用“唇膏好处”平稳过渡的化妆品巨头,现在正在输给CPI?

12月27日,一些高端化妆品的零售价从明年1月开始大幅上涨,包括兰蔻、香奈儿、毕奥泉等知名高端化妆品品牌,从明年1月1日起,零售价格将进一步上涨10%至20%。

化妆品的价格受原材料成本、研发投资、人力和营销成本、汇率波动、税收、通货膨胀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一些新产品来说,价格调整是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欧莱雅二十八号向本报发了一份声明,证实涨价。

“但原材料只占化妆品的一小部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妆品行业人士表示,今年植物油和植物油等化妆品原料的增长并不明显,外国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些“牵强”,无论是原材料的调整还是CPI的调整。

价格上涨的原因

外国品牌是这一轮涨价的主角。欧莱雅的兰蔻产品价格上涨,增幅在30元到100元之间,另一个品牌博泉也将其男士护肤系列调整为30元和40元,而巴黎欧莱雅复合系列的一些产品也提高了20元。

此外,香奈儿等化妆品品牌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调整价格约10%,而日本Fancl也将提高部分产品10元。但随着海蓝、雅诗兰黛等品牌以及资生堂旗下资生堂、欧宝等品牌的神秘,资生堂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提价通知。宝洁(P&G)和联合利华(Unilever)表示,他们暂时没有提高化妆品价格的计划。

欧莱雅集团报告称,第三季度销售额增长5.8%,达到48.5亿欧元,化妆品增长5.7%,专业美发产品增长2.9%,大众化妆品增长6.5%,亚太地区增长11.5%,成为拉丁美洲以外的第二大增长地区。

对于价格上涨,欧莱雅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高税率、通胀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强调集团正通过内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和减轻产品价格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价格相对稳定,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事实上,面对成本压力,本土企业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外资企业.澳学副总经理徐一照说,今年表面活性剂的价格上涨了50%,薄荷醇的价格是去年的两倍多,原材料的平均涨幅超过了10%,但当地品牌不敢轻率提高终端价格。

旅游产品制造商3828.HK的执行董事刘自刚告诉该报,原材料的价格每个季度都有变化,公司每季度都会调整价格。“对我们来说,我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塑料颗粒、棉纱、纸、精华等的价格变化,但原材料的价格不是很明显,但今年确实在上涨。”

但奥田集团董事总经理杜俊光认为,化妆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仅占化妆品最终售价的10%左右,其中大部分用于租赁、人力、物流、广告等营销成本。

以唇膏为例,生产唇膏的主要原料有油、脂、蜡、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水等,今年变化不大,“但在营销渠道推广、劳动和包装方面,这部分比年初增加了30%。广东精密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军说,今年化妆品零售增长约15%,与往年持平。

一般来说,化妆品每隔一两年就会调整一次,只要一个或多个品牌出现,其他品牌就会跟进。“宝洁公司上涨了,我们也上升了。”联合利华(Unilever)的营销人员对价格上涨的理解更为直截了当。

“进入字体”阴谋?

但从化妆品行业来看,兰蔻、碧泉等国外高端化妆品品牌本轮涨价,更多的是行业行为,归咎于CPI变化的原因,“原因确实有点牵强”。

根据他的算法,“化妆品很少使用活性物质,洗面奶很少使用,只有3%的≤4%左右,所以50%的价格上涨只会对总成本产生1%的≤2%的影响,化妆品的生产成本不到最终销售价格的10%,影响到这10点中的1%≤2%,只占化妆品全价的1/1000至2%。”他说,基于1/1000的影响,很难说服10%至20%的价格调整。

面对质疑,欧莱雅向本报发表声明说,对于绝大多数产品,价格不但没有提高,甚至有些产品也降低了价格。“例如,一个半月前,巴黎欧莱雅洗发水产品的价格被削减了。”

但是,上述行业指出,,反映了国外品牌迅速扩大市场、获取利润的企图。

“入世后,我国承诺降低关税,国内化妆品可能面临巨大挑战。”但他认为,外国化妆品公司正在利用这段时间(新批准的化妆品进口极为困难,国内品牌尚未成长)加速垄断市场,增加利润,“进入品牌,迅速扩大市场,增加市场和广告等,然后从消费者那里取回利润”。

他认为,这一轮涨价的受益者将是平行商店。“像Sasa一样,数千家彩色商店,因为它们的价格仍然相同,这可能会让一些过去购买百货公司的人转到其中一些商店,他们自己的购买价格会相对较低,或者增加销售,或者提高价格,也就是说,在年底给零售商寄一个红包。”

宝洁对“为什么官方价格没有改变,但渠道上涨了约5元”的回应也将责任转移给了零售商。“价值不仅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中,而且不同的消费者也有不同的价值定义。”消费者支付的最终价格由零售商确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