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8年股价翻了36倍的大牛股上海家化却在今年大蓝筹唱主角的市场中黯然失色。股价的萎靡是公司基本面不济、人事更迭频繁所至。在与上海家化的人士交流中,对方表示新的管理团队正给公司带来好的改变。不过,《红周刊》记者在与一些职业投资人沟通时,多数回避了上海家化的话题,因为他们已经不再关注这家公司。无锡方万投资公司总经理陈绍霞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上海家化在赶走葛文耀那刻起就决定了它的今天。在日化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的胜出常常就是管理的胜出、团队的胜出。被市场证明的团队被集体赶走的情况十分可怕,企业自身陷入震荡乃至衰退是必然的。上海家化现在惟一的选择只能是通过经营提升价值,甚至有必要请回原来的核心团队。”
管理核心五年三变
自2013年以来,上海嘉华最关心的不是它培育了十多年的产品收藏,而是高管的不断更换。葛文耀在上海工作28年,担任董事长14年,于9月1日离开上海。17,2013年。他的离开只是个开始。2014年2月至5月,上海嘉华前总经理王卓、财务总监丁一京、独立董事周钦业相继离职。
这些高管是上海嘉华自2001年上市以来领先的业务调整和业绩爆发的骨干。2004年之前的四年中,上海嘉华正处于调整时期,2005年后,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开始快速增长。2005年,公司营业收入19.49亿元,扣除非纯利润299.1万元,2013年底分别为30.94亿元和7.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9%和50.37%。本公司主要产品为白草市集六神为一体的大型产品。2005年12月30日至2013年8月15日,上海嘉华股价上涨38倍以上,市值从17.25亿元攀升至36.453亿元。即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该公司的股价也是有限的,成为市场上的一匹大白马。
GEWenyao还在2007年向主管当局提交了一项计划,旨在发展时尚行业。但直到他离开上海,这个计划才得以实施。在通用电气文姚离任以来的两个月里,上海嘉华的新董事长出现后,上海嘉华的股票下跌了19.52%。
葛文耀等上海嘉华“老班”离开后,谢文健率领的“新队”走到前台。谢文健于2013年11月15日担任董事长,并于2016年11月25日离任。谢文健任职三年。谢文建留给上海嘉华的变化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减少品牌和管理再造,但都不是很好。2013年至2016年,上海嘉华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6%,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0.36%,即公司业绩不仅没有明显增长,而且呈下降趋势。2015年一亿元名天猫双十一派对后,上海嘉华扣除非净利润表现较去年同期下降6.38%。在此期间,公司股价和市场波动剧烈,股价下跌28.29%,流通市值不到200亿元。
自从谢文健离开,张东方接任以来,上海嘉华还有几个人离职或调职。1994年加入公司的白草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当张东方负责上海的客房管理工作后,他将对产品、品牌和管理做出新的调整。上海嘉华说,张东方注重公司,重视产品研发。然而,她赶上了上海嘉华上任初期五年来的最低股价,流通市场价值仍徘徊在250亿元左右。
上海嘉华舔伤口?
上海嘉华每股股息(税后)从2012年的0.64元降至2016年的0.1元,2009年和2010年仅为0.285元,0.225元为35%和44%,2012年至201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增长了-50%。截至11月15日,上海嘉华收购机构在过去三年中卖出429.6亿元人民币,买入376亿元人民币,呈现出净流出状态。
同时,上海嘉华的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2012-2016年,上海嘉华管理成本年复合增长率为6.5%,销售成本年复合增长率为14.65%。然而,这种成本增加并不是为了同时提高性能。但公司副总经理的工资在2012年的3倍以上。
已经在时尚界工作过的葛文耀将这一问题归咎于管理人员在审查上海客房管理问题时的责任。“四年前的今天,我离开了家,我不愿评论发生了什么,”他在9月份的微博上说。在化妆品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本土品牌,销售额接近,零售额超过了上海民营企业的数量,当然,在高端品牌、净利润、现金流、精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当年国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上海嘉华正失去领先地位。去年3月至7月,他在两篇微博帖子中更加明确地表示:“上海嘉华原有的业务基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内生增长是不可能的。”
葛文耀在指出谢文健应对上海嘉华今天的形势负责的同时,对谢文健背后的安全更加不满。同样,上海嘉华前总经理王卓在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今年早些时候对媒体表示,上海嘉华目前的问题不是掌舵,而是安全接管后的上海嘉华高级管理层。
陈绍霞对“红周刊”记者说:“2011年,平安收购了上海嘉华集团,在不了解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取代了团队,犯了一个原则错误,无法挽回。葛文耀被赶走了,谢文谦也来了,但后者并没有联合原来的管理团队,专注于业务运作,而是创造了内斗。化妆品行业依靠一流的管理队伍,凝聚人比生产产品更重要,否则,就会被动地进入市场,被资金所抛弃。``
目前的上海嘉华实际上正处于“疗伤”之中,张东方自年初以来已明显回归该产品-该产品仍在葛文耀的轨道上,也是这位前董事长涉足电商业务后的最佳选择。从实际经营效果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了9.17%和30.29%。去年10月,在上海嘉华工作了5年的日本花王宣布,合同期满后不会续签。从2012年到2015年,上海嘉华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扣除花卉王业务的影响,营业收入增长了12.52%,但营销成本的增长导致销售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41%。
提出购买或弥补错误
在上海嘉华的低业绩,其主要股东出售安全。10月12日,上海嘉华收到控股股东嘉华集团的报价报告,该集团为平安100%控股企业。收购要约完成后,嘉华集团及其关联方持有上海嘉华52.02%的股份。平安部的宗旨是“提高上市公司的价值”和“巩固控股股东的地位”。
这个理由与平安部两年前提出的建议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一次是以太平系太富县为基地,这一次是其上海嘉华集团。
在2015年11月由泰富·夏格尔发起的竞购中,泰富·夏格尔最初计划出价40元/股,占上海嘉华总股本的31%,比停牌前每股34.46元的收盘价高出16.08%。然而,最终没有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嘉华集团的报价比停牌前高出约18.12%,比11月16日37.16元的收盘价高出2.26%。
此外,上一次报价公告公布后,上海嘉华复牌当天股价一字一句上涨,但随后股价表现平平,没有与市场同步上涨。这个报价仍然是一样的,上海嘉华首先是一个董事会,然后接近每股38元的发行价。两笔完全相同的交易,既没有折扣,也没有溢价,最终可能走向相同的方向。
陈绍霞指出,大股东提出收购要约,或者给机构和二级市场一点安慰。“过去赞成平安收购嘉华集团的机构现在得到了什么?”因此,他认为和平有弥补错误的动机。
但很明显,该公司必须反映所有投资者的要求。他说:“如果大股东真的想做好上市公司的工作,他们不应该仅仅刺激股价,而应该回到基本面,通过业务来提升自置居所的价值。”也许请回到葛文耀,王卓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