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科技时代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于7月23日至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7月25日,大会颁布了《世界第一植物学专业奖-吴正毅植物学奖》。该奖项旨在奖励在基础植物学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保护植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和重要创新的植物科学家。
 
北京明虹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植物学博士)是该奖项的主要合作组织和该基金的捐助者。作为国内著名的高山植物化妆品品牌的创始人和植物医生品牌的创办人,植物学品牌董事长谢勇说,与该奖项的合作是为了使科学家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更好地实现生产与学习的结合,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化妆品行业,被称为“美丽的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妆品行业也进入了“井喷期”,化妆品品牌、产品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许多数据表明,,但与国外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产品研发方面仍存在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谢勇认为,本土化妆品品牌要愿意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孤独、积淀、沉淀,科学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国化妆品现状:山寨时代、广告时代。
 
根据爱美女性的本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妆品市场越来越繁荣。
 
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化妆品零售市场稳步增长。2016年,中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15.45%,仅次于美国。
 
专家指出,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的增长趋势是稳定的,外国品牌不能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导致产品不能有效接近消费者,导致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虽然我国有4000多家拥有化妆品生产资格的企业,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化妆品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外资品牌则主要占据高端市场。
 
差距是什么?在品牌推广、营销等方面,国内化妆品品牌投资不少于跨国品牌,其短板主要集中在研发,包括高端人才的储备和研发资金的投入。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化妆品在山寨阶段售完,稍改标识,一段时间后销售,经过一段时间进入广告阶段,打起了广告大战。由于市场需求大,任何广告都会导致销售量的增加。”已经渗透化妆品行业20多年的谢勇承认,虽然本土化妆品品牌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大多数中国化妆品企业都处在生存的边缘,真正能专注于研发的人寥寥无几。”
 
上述说法并非毫无根据。与国外化妆品巨头相比,往往数十亿美元的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国内化妆品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差距并不小。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在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58.4亿欧元(1883.7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发投资8.5亿欧元(61.9亿元人民币),占销售额的3.3%。与2015年相比,该公司2016年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增加了5,000万欧元,超过3.6亿元人民币。8.5亿欧元,已经可以与中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的年销售额相媲美。
 
幸运的是,中国化妆品品牌已经经历了山寨初期的营销阶段,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即重视研发创新阶段。近年来,许多品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化妆品市场“站稳脚跟”。例如,植物学家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在研究和开发上,占收入的4.5%。
 
据报道,植物学家已经聘请了几位日本研发专家来中国,但由于专家不愿在中国工作,植物学家在东京大部分地区额外租用了一层楼,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以便研发专家能够安全地进行产品研究和开发。
 
持续研发投资提高了植物产品的功效和质量,有效地提高了植物的性能。通过创建高质量和成本效益高的爆炸性产品,在2016年上半年,植物学家占爆炸性销售的60%以上。每月销售超过500000元。
 
研发人员必须对孤独保持耐心,有时甚至比做市场还要痛苦。谢勇认为,一个市场一旦投入,就可能有一分钱的产出,而研发则需要机遇、某些领域的长期关注,以及引发新的“引爆点”的资源。谢勇说,“爆炸点”是指当地化妆品在未来的创新和研发中能够取得的突破。
 
“突破不容易,中国化妆品企业需要时间。”一家跨国化妆品企业的研发总监王亚琴(音译)是目前植物医生研发的总经理,他解释说,这是皮肤护理和化妆品应用基础研究的应用扩展和实现的主要差异。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现不是一项工作,需要企业与科学家的长期结合,以基础科学研究为基础,应用于产品研发,才能提高科研的黄金含量。
 
被誉为“中国化妆品研发第一人”的厉慧良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地方化妆品企业的研发结构不完善,缺乏协调性和系统性,企业的决策水平需要重视长期、高成本的基础科学研究,而不是表面上。
 
据了解,在国外,一些大型化妆品公司将全年支持皮肤科、植物学、材料工程和其他科学家,这种资助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另一方面,本土化妆品品牌企业在基础研究上投入较少,而植物学家则尝试过。吴征镒植物奖是其中之一。
 
此外,自2014年以来,植物学家资助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学研究所开展基础研究,投入近1亿元与该研究所开展了20年的战略合作,并在该研究所设立了植物学家研究开发中心。同时,它还设立了全国最大的单一品牌研发中心之一-顺德研究开发中心,一位植物学博士。
 
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人的皮肤需求,植物学家成立了两个研究开发中心,分别是日本亚太皮肤科学研究所和北京皮肤研究所,研究黄皮肤和白皮肤的差异。这也是在基础科学研究的范围内,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选择适合黄色皮肤的植物成分,从而开发适合中国使用的化妆品。王雅琴说。
 
 中国化妆品研发:消除同质化隐患。
 
在重视研发的前提下,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当地化妆品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同质化仍是一个隐忧。例如,在适当的中草药、白药和白飞凌等地方品牌成功之后,在当地化妆品行业出现了“中草药风格”,“中草药”的概念成功了。
 
如何跳出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同质化?一些专家指出,精细开发原材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以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高寒植物化妆品为例,由于云南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云南高山植物具有丰富的天然活性营养成分,纯净、安全,可更有效地被皮肤吸收。云南高山植物已成为“军人必备品”。
 
在高山植物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教授没有不同的权威。曾任云南热带植物学研究所所长、昆明植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技术顾问、国际民族生物学会会长等。他被誉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创始人。
 
裴盛基教授透露,包括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外化妆品企业都曾因云南高山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学研究所的独特优势而与该研究所合作,但遭到了礼貌的拒绝。裴盛基教授说:“我希望本土品牌能够挖掘并希望本土品牌有机会反击外国品牌。”最后,当植物学家的创始人给他合作的意愿时,双方达成了一致。裴盛基教授也应邀成为植物学家的首席科学家,研究高寒植物在皮肤护理产品中的开发和应用。
 
裴盛基教授之所以更有决心与植物学家合作,是因为植物学家重视保护高山植物资源和栽培。据了解,为了从源头上提高护肤产品的原料质量,植物学家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了种植基地,并投入巨资建设了“植物医师高山植物园”和“高山植物资源园”。2016年,植物学家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学研究所共同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座“植物王国博物馆”。今年4月,由植物学家参与的“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正式启动;今年5月,植物学家与探索频道联合发行了云南高山植物纪录片。
 
"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短期合作,一个小的环节,很难有很大的影响。"教授裴盛吉说,只有在植物资源、科研资源和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产业链资源去市场上,科学家们的研究真的很有价值。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