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年投入10亿元打假,售假渠道分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头脑风暴是阿里平台治理团队最喜欢使用的讨论方式之一,团队内出身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士,坐在一起讨论寻求打假的终极办法。但讨论到最后的结论往往是,并没有一条路径可以完全消灭假货。
 
阿里平台首席治理官、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合伙人郑军芳表示,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他会“感到非常沮丧”。
 
假货已成为该公司最大的敌人之一,市值超过400亿美元。阿里目前每年都在防伪上花费10亿元,其中庞大的防伪队伍构成了支出的最重要部分。同时,预防和控制假货的重点,也逐渐从事后的责任到预防和治疗。阿里希望在最近几年引入新的算法模型后,虽然仍远远没有完全消除虚假销售,但希望降低防伪成本,提高效率。
 
  10亿元反假日“年费”
 
阿里巴巴的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化名为“石台”)是一个财务背景。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在毕马威(KPMG)工作了十多年,并在阿里担任财务主管。2015年底,马云任命郑军芳为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官员,统一对当时分散在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归并管理。
 
8月10日,郑君芳在一次专访中对21世纪的经济报道记者说。目前,阿里的直接投资成本约为10亿元,其中第一是人力成本,阿里的规模为数千人水平“假队”,第二是技术投入,包括服务器成本;第三比例是神秘采样服务(通过对可疑假货取样以确认假货的销售行为)。
 
马云曾公开表示,在郑俊芳的领导下,防伪没有网上预算。郑俊芳告诉记者,如果年中发现防伪预算高于年初的计划,将继续增加预算。
 
10亿元只是阿里打击欺诈的明目张胆的代价。根据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年度报告,阿里帮助警方破案,金额超过30亿元。随着阿里发起防伪,大量的假冒淘宝店铺被关闭,背后的假冒人员几乎一辈子都无法在淘宝开设店铺。
 
即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郑军芳也承认,阿里平台上的防伪工作仍然是一场长期的、短期的战争,战争还没有结束。与此同时,阿里长期意识到自己无法独自赢得战争,最终需要促进“社会治理”。
 
不可否认,技术在阿里打击假冒伪劣的斗争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简单地说,ALI建立了大量基于防伪要求的算法模型.郑军芳告诉记者,过去阿里更有可能在事件发生后对假货采取惩罚措施,但现在他更倾向于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阿里将审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的所有产品是否存在虚假销售,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主要依靠人力审计。“过去一年来,阿里的治理平台发生了最大的变化,去年该平台专注于大宗商品,今年则侧重于个人信息识别。”郑军芳说。
 
换句话说,在过去,阿里巴巴一直在销售假货。今年,阿里巴巴开始通过这台机器对卖家进行描绘。如果卖方有虚假的销售情况,他试图从多个角度彻底消除卖方再次进入市场的可能性。阿里巴巴认为这是一个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销售渠道的差异化
 
“通过秘密采访,我们了解到许多淘宝卖家开始绕开淘宝,寻找第三方销售平台。”郑军芳对记者说。尽管最终交易是在淘宝-由于社交平台上缺乏完善的交易担保机制,许多企业已经成为淘宝平台上隐藏商品信息以避免假冒的漏水鱼。
 
自2002年设立投诉信箱以来,阿里花了15年时间才形成了目前的假日模式。但郑担心,,。去年下半年,郑军芳在淘宝上发现了“位置”转移的趋势。
 
例如,许多淘宝卖家在商品描述中写了自己的“微信账户”,以便将销售链接转移到微信。这就是淘宝零容忍的存在,所以在平台和这样的卖家之间,形成了“不断攻防”的局面。通过增加优化算法的投入,ALI试图用图像识别来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换句话说,即使阿里平台假货减少,这些假货也有可能流向其他平台,甚至非电子商务平台。郑俊芳说,阿里目前与微信就打击仿冒相关事宜保持沟通。
 
产品端调整和迭代继续进行。8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了自6月份推出“知道生产快车道”计划以来的运营数据。阿里说,96%的知识产权投诉(不包括恶意投诉)可以在24小时内处理,高于之前的3至4天。该项目是品牌版权持有者的基础设施。总之,所有品牌权利人都可以免费享受在阿里巴巴物业保护平台IPP上的财产投诉的快速处理。
 
简单地说,快车道旨在降低维护品牌权利持有者权利的成本。“我们仍在引进算法和产品技术人员。”郑军芳说。虽然假冒伪劣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但技术手段在短期内被视为提高防伪效率的有效手段。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